![]() |
![]()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
热线电话:13816176188 |
对上海钢结构行业发展的盼望 |
近20年来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建设空前,大型钢结构建筑物遍布全国。但在巨大成就背后也潜伏着忧患,行业发展中存在病态,已经建设了一批亚健康工程等。为促进今后钢结构行业能健康积极发展,不避一孔之见之嫌,谈谈下列期盼与大家商榷。
重新回归“适用,经济,美观”三原则。 建立与实施大型公用工程建设的法制化管理。总结建设经验教训,梳理工程成败得失 。 开展建筑结构学科中的点评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学习普及新知识,改进与提高行业的专业水平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渗入土建行业,许多环节的运作发生巨大的改变,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计算、加工制作、安装施工、检测维护等工序的内涵。因而衍生出一批崭新的结构体系,预应力钢结构就是其中之一。预应力钢结构学科发展虽已有50年,但至今尚未列入高校课程。不仅学生不掌握,教师不明白,行业领导更少知悉。我曾问过一位担任设计院院长的老同学为什么不采用新结构,他坦率地告诉我:我们从上到下都不懂,不会用,不敢用。奥运会工程中用预应力钢结构体系的羽毛球体育馆和国家体育馆用钢量都小于100公斤/平方米,而采用传统结构的“鸟巢”建筑则用钢量大于400公斤/平方米,新旧结构体系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在今年我国的冰冻和地震灾害中,开发和研究抗灾、减灾、赈灾的钢结构体系是摆在钢结构行业面前的新课题。而采用预应力钢结构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四川灾区短期内搭建起成千上万座各式各样的缆索帐篷就是证明。所以只有砖瓦灰沙石和实腹梁空腹桁架等传统知识的同行们,应当补充新知识,继续充电,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参与现代化的生产,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领导现代化的经济建设。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和缺陷,导致工程造价剧增及延误工期的著名建筑物不少,50年代的悉尼歌剧院和70年代的蒙特利尔奥运会建筑群的建设教训,应当汲取。 |